醫療論文:中西醫結合治療急診內科重癥心力衰竭的臨床效果
來源:未知 2020-08-10 10:56
觀察及分析對于急診內科重癥心力衰竭患者采取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方案獲得到的臨床效果情況。方法:選取110例急診內科重癥心力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為在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間
醫療論文:中西醫結合治療急診內科重癥心力衰竭的臨床效果
[摘要]目的:觀察及分析對于急診內科重癥心力衰竭患者采取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方案獲得到的臨床效果情況。方法:選取110例急診內科重癥心力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為在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病例,依據不同的治療方案,將患者分成各具備55例患者的研究組以及參照組。對于參照組實施常規西藥治療舉措,對于研究組實施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分別觀察治療的總體效果情況。結果:經采取相異的治療方案以后,研究組患者得到的總體治療有效率顯著的優勢于參照組,心功能改善程度更高,P<0.05。結論:采取中西醫結合方案治療急診內科重癥心力衰竭的患者,可以取得到良好的效果,同時具備良好的安全可靠性。
[關鍵詞]急診內科;重癥心力衰竭;中西醫結合;治療效果
患有心力衰竭的患者,會嚴重的影響其正常生活質量以及心理健康。心力衰竭為因心臟的收縮以及舒張產生障礙引發的疾病,臨床表現以肺淤血、腔靜脈淤血為主。由于心臟功能產生破壞,所以會引發患者的身體機能衰退,出現急性或者慢性心力衰竭、血流動力學障礙、低氧血癥以及組織低灌注狀態等問題。心力衰竭患者的常見臨床癥狀具有呼吸困難、水腫等。根據相關的調查資料顯示,當前我國的心力衰竭患者人群在不斷的增多,積極采取有效的方案予以治療穩定患者的心功能是關鍵。本研究以分組方式,對比探究中西醫結合治療急診內科重癥心力衰竭的臨床效果情況,報告內容如下所示。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對象為110例重癥心力衰竭患者,均為在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間于我院實施治療的病例,同時均經過臨床的相關檢查獲得明確診斷。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均享有一定的治療知情權,同時簽署知情同意書。隨機將患者分成各具55例病患的研究組以及參照組。研究組患者年齡在55歲至80歲范圍內(68.9±2.3歲),病程為12個月至12年(6.8±0.5年),具有32例男性以及23例女性,依據心功能分級包括2級、3級、4級病例分別為25例、16例、14例;參照組患者年齡在58歲至82歲范圍內(70.5±2.6歲),病程為10個月至13年(7.5±0.9年),具有30例男性以及25例女性,依據心功能分級包括2級、3級、4級病例分別為24例、19例、12例。比較兩組病例相關資料,結果具備可比性,P值超過0.05。
1.2方法
對于參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西藥治療:進行阿司匹林、他汀類藥物、β-受體阻滯劑、ACEI類藥物以及強心劑、利尿劑等藥物展開對癥治療[1];于此基礎上,對研究組病例展開中藥治療,應用我院自擬的參附強心湯治療,藥方為:人參、附子、桂枝、澤蘭、葶藶子、桑白皮分別10g;滑石、白術、防己分別11g;黃芪、毛冬青分別30g;生大黃、甘草、冬葵子、牽牛子分別6g;大腹皮、茯苓分別16g;水蛭粉4g。以水煎服,每日1劑,連續性的治療14日時間。
1.3觀察指標
觀察及比較兩組患者的總體治療效果:顯效,即經過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同時心功能得到正常水平狀態,活動不受限;有效,即經過治療,臨床癥狀具有緩解,心功能具有明顯的改善;無效,即治療以后,臨床癥狀、心功能同治療前相比較無差異。
1.4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取SPSS21.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n,%)形式表示,通過卡方予以檢驗,在P<0.05時,統計學意義存在。
2結果
兩組患者的總體治療有效率比較情況如下表1所統計,經對比,研究組患者的總體治療效果更高,更具備優勢,P<0.05。
表1 兩組患者的總體治療有效率比較情況[n(%)]
組別 |
例數 |
顯效 |
有效 |
無效 |
總有效率 |
研究組 |
55 |
30 |
23 |
2 |
53(96.36) |
參照組 |
55 |
20 |
21 |
14 |
41(74.55) |
P |
|
|
|
|
<0.05 |
3討論
在急診內科中,最常見的一種疾病就是心力衰竭,對于重癥心力衰竭病患而言,由于存在顯著的水腫、哮喘、痰飲等等癥狀,所以對于生活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治療重癥心力衰竭包括中醫治療和西醫治療的方式,在中醫角度講,心力衰竭作為脫病類疾病,主要的表現包括喘息心悸、咳吐痰涎、不能平臥以及水腫少尿,同時患有此疾病患者陽氣虛衰、氣滯血疲、運血無力、心脈不暢以及血液淤阻,所以溫陽益氣、化瘀行水是治療的關鍵[2]。
本研究中的中藥方內包含人參、附子、白術、甘草以及黃芪茯苓、葶藶子、桂枝、澤蘭等藥材。其中,人參可發揮活血化瘀、補益心氣之作用;附子能夠將體內寒氣有效消除,推動恢復陽氣;經聯用人參和附子,藥理學角度認為可以發揮增強心肌以及擴張血管的功效[3];方內甘草性溫,能夠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黃芪推動機體新陳代謝,通過促使心肌供血降低血液粘稠度,提升患者免疫能力[4]。諸味藥物聯合應用,共宣活血化瘀、溫陽益氣、化瘀行水之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對于研究組患者采取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方案,獲得到的總體有效率明顯的優勢于單純應用西藥治療的參照組,統計學意義存在,P<0.05。
結語:
綜上所述,采取中西醫結合方案治療急診內科重癥心力衰竭的患者,可以取得到良好的效果,盡快的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同時具備良好的安全可靠性。因此,可以于臨床實踐治療期間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陳博.急診內科中西醫結合治療老年重癥心力衰竭的臨床療效[J].中外醫療,2016,25(19):167-168.
[2]朱莉,董峰.中西醫結合治療急診內科重癥心力衰竭的臨床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24(06):154+160.
[3]閆衛軍.老年重癥心力衰竭急診內科治療的臨床效果研究[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5,22(07):138-140.
[4]陳波.中西醫結合治療急診內科重癥心力衰竭的臨床效果[J].中醫臨床研究,2015,16(19):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