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論文:中醫綜合療法治療小兒肺炎臨床療效評價
來源:未知 2020-08-14 17:12
:目的:采用中醫綜合療法對小兒肺炎進行治療,探究其臨床療效。方法:以180例肺炎患兒為研究對象,對照組利用西藥治療,觀察組傳統中醫辨證法、內服中藥配合穴位按摩法治療。
中醫論文:中醫綜合療法治療小兒肺炎臨床療效評價
摘要:目的:采用中醫綜合療法對小兒肺炎進行治療,探究其臨床療效。方法:以180例肺炎患兒為研究對象,對照組利用西藥治療,觀察組傳統中醫辨證法、內服中藥配合穴位按摩法治療。結果:兩組總有效率差異不大,觀察組患兒咳嗽消失時間、發熱消失時間、肺部濕羅音消失時間等明顯短于對照組,住院費用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應用中醫綜合療法可以有效提升小兒肺炎的臨床療效,其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小兒肺炎是一種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在冬春季節多發,目前該病的發病率、病死率均在兒科疾病中占第一位,已經被衛生部納入到小兒四病防治之一,由于該病會對兒童健康造成極大危害,各方面開始加深這方面的研究,由此該病也成為兒科共同關注的問題之一[1]。中醫認為該病的發病原因可以從外因、內因兩方面分析,利用中醫辨證口服中藥與外敷療法對小兒肺炎進行治療,可以獲得令人滿意的治療效果,現在進行如下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180例肺炎患兒均自來我院兒科門診,其中男82例,女98例,平均年齡為4.5歲,病程在4~8天,其中外感型95例,內傷型85例。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90例,兩組患兒肺部均存在不同程度干濕性啰音,X線可見肺紋理增多、點片狀陰影及紊亂,血象存在不同程度WBC減少或增高。兩組患兒在年齡、性別及病情等一般資料上比較差異不明顯,可以進行比較。
1.2方法
對照組利用止咳平喘、抗炎抗病毒等西藥治療,如氨溴索、阿奇霉素及頭孢菌素等;觀察組利用傳統中醫辨證法、內服中藥配合穴位按摩法治療。中醫辨證分型治療:痰熱閉肺型利用五虎湯合葶藶大棗瀉肺湯加減治療,旨在清熱宣肺、滌痰平喘,組方包括石膏、炙麻黃、甘草、桃仁、天竺黃、紫蘇子、葶藶子等;風熱閉肺型利用銀翹散合麻杏甘湯加減治療,旨在辛涼清熱、宣肺化痰,組方包括甘草、桑白皮、魚腥草、桑葉、句話及苦杏仁等;陰虛肺熱型利用沙森麥冬湯加減治療,組方包括甘草、桑白皮、百部、沙參、地骨皮、天花粉、玉竹及枇杷葉等。每天水煎服1劑,3歲及以下患者每次服用10mL,3歲以上患者每次服用20mL,堅持服用2周的時間。痰熱閉肺型患者與風熱閉肺型患者每天按摩大椎穴與天突穴1次,陰虛肺熱型每天按摩神闕穴與膻中穴1次,連續按摩2周。
1.3療效判定
治愈:兩周后各項臨床癥狀均消失,并且肺部濕羅音消失,胸部X線片可見肺部炎性病灶已吸收;好轉:兩周后各項臨床癥狀均改善明顯,胸部X線片可見肺部炎癥性病灶已明顯吸收;無效:兩周后各項癥狀癥狀均為改善,胸部X胸片可見病灶變化不大。
1.4統計學分析
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18.0進行數據處理,( )表示計量資料,t檢驗,卡方檢驗計數資料,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為P<0.05。
2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96.7%)高于對照組(94.4%),但組間數據分析差異不明顯,P>0.05(見表1);觀察組患兒咳嗽消失時間、發熱消失時間、肺部濕羅音消失時間等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觀察組住院費用(826.33±12.7)元明顯少于對照組(1289.1±21.0)元,差異明顯,P<0.05。
表1兩組總有效率對比[n(%)]
組別 |
治愈 |
好轉 |
無效 |
總有效率 |
觀察組(n=90) |
77 |
10 |
3 |
87(96.7) |
對照組(n=90) |
75 |
10 |
5 |
85(94.4) |
表2兩組各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對比(,d)
組別 |
咳嗽消失時間 |
發熱消失時間 |
肺部濕羅音消失時間 |
肺部陰影消失時間 |
觀察組(n=90) |
7.5±1.2 |
2.5±0.6 |
7.2±0.7 |
8.3±0.9 |
對照組(n=90) |
9.4±2.4 |
3.4±1.3 |
9.4±1.3 |
10.6±2.2 |
3討論
肺炎多見于嬰幼兒,冬春季節為該病多發期,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我國每年都有30萬5歲以下兒童死于這種疾病,因此值得引起大家的重視[2]。西醫治療主要以抗生素靜脈滴注為主,隨著近年來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人體耐藥性開始成為世界關注的問題,加上很多醫生為了提升療效,出現了濫用抗生素的現象,抗生素無原則濫用會使人體免疫能力下降,為耐藥菌群的繁殖提供條件,為肺炎的治療造成了極大困難[3]。
中醫認為小兒肺常不足,外感風邪,侵犯肺衛,會造成肺炎喘嗽,所以中醫觀點主張整體辯證論治,中醫湯劑對癥下藥從內而治,可以達到快速驅邪扶正的效果,幫助改善患兒的臨床癥狀。痰熱閉肺型與風熱閉肺型按摩其大椎穴與天突學,其中大椎穴主治急性熱病,天突穴主治哮喘、咳嗽,陰虛肺熱型按摩其神闕穴與膻中學,二者均主治氣喘與咳嗽[4]。中藥湯劑聯合穴位按摩可以快速促進肺部炎癥的吸收。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中藥治療組在各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上均優于西藥治療,醫療費用更低,可見應用中醫綜合療法可以有效提升小兒肺炎的臨床療效,其應用價值較高,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陳海峰,胡躍強,甘業賢,毛丹鳳. 中醫綜合療法治療急性缺血性中風臨床療效的Meta分析[J]. 湖南中醫雜志,2016,(08):181-184.
[2]劉寅,項顆,孫莉. 從心腎論治輕度認知損害中醫綜合治療方案的臨床療效評價研究[J].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6,(07):59-61.
[3]梁永生,張春艷,李敬偉,李輝,孫強. 中醫綜合療法(中藥方口服、藥物灌腸、針灸)與西醫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療效比較[J]. 醫療裝備,2016,(02):119-120.
[4]魏美霞,趙雪娟,劉耿華,陳誼明,楊洪偉. 中醫綜合療法聯合微創技術治療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的臨床療效[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11):183-184.